上班以后比较有共鸣——《红楼梦》部分书评

从没读完过前5章。现在一鼓作气开始念点禁书。

读到前8章,恍然大悟我哪里配当什么宝玉黛玉,就算是有名姓的丫鬟小厮也轮不到我。我只不过是个院子里随手捞起来一大把,能用来跑腿和递话的小喽啰。

2024/3/21

多动作与行为描写。例如王熙凤接待刘姥姥时,王熙凤言语、下人们进来传话、王熙凤再回话等一系列动作紧凑连贯,显得领导事务多。

对于消费行为与民生事务的描写足够细致。例如秦氏去世,贾家张罗丧葬时请来祭司、僧侣,并对他们的职责进行阐述。

里面所有需要人来服务的事务无不需要花钱,贾家确实有钱

2024/3/25

公子哥们云雨一两次就掏空身体,危在旦夕了?废物

懂技术的好翻译是死绝了吗——《失控》书评

这本书我读了六年或者七年,阅读时间仅次于2015年买来以后只读完一半的《海伯利安》。

《失控》这本书记录了凯文凯利基于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在上世纪末对技术发展和人类未来命运的看法。内容上看得出作者思维很超前,在互联网尚未像现在这样普及的1990年代就已经预见了许多技术发展的风口,时至今天仍然有些未完全实现。

但是作者的文笔和十亿人凑不出20个的翻译让我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卧薪尝胆,扎耳挠腮。

这个作者用了总分的章节布局,前面几章分别讲一个观点,最后一章总结。很可惜,这种写法让我开头就一头雾水,他就应该用第一张写个概括,或者给每一章添加摘要。否则高密度的术语轰炸让我窒息。

除此之外,凯文凯利这个美国人太喜欢像其他美国人一样在文章中加一些自以为幽默诙谐但中国人根本看不懂的比喻、暗喻,还不如多引用一些案例更直白。

翻译水平更是叹为观止,已经不是精不精准,机不机翻的问题了,我一个艺术生都能给他挑语病。出版社主编在后记讲述了翻译历程——由多人同时开工远程协作翻译。这么说来就理解了这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读完全文,磨刀霍霍准备挑一个幸运翻译杀一杀。

作者接受采访时可能带点自豪的说,很多人读这个书得读一会歇一会。我也是读一会歇一会,然后还得骂一会《连线》杂志干不下去得有凯文凯利的一份。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8 小街段之必要

城市多样化条件之2:大多数街道一定要短,也就是说,在街道上能够很容易拐弯。

街道交叉使资源汇集,过长的街道造成了街区的孤立与隔离。应了那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

长街段阻碍了城市能够提供的进行孵化和试验的优势,因为很多小行业或特色行业依靠从一些经过大街道交叉口的人群中,招引顾客或主顾。长街段还会是任务是那么一个原则,即,如果说城市的混合用途不仅仅是表在地图上的一种虚构,那么其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不同的人群,因不同的目的,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却使用同一条街道。

“大”、“整合”、“长街道”是迷惑人眼的关键词,是花园城市、辐射城市理论家的思想。他们认为短街道是浪费。可事实上短街道是催生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作者后面指出“一些车辆禁行(超级街区)的住宅区里,很容易发生长街段所拥有的一切问题。”这里没看明白,等以后看明白再说。

街道的频繁出现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多样化的手段。

如果生发多样性由于过多的强制性规划,或把发展多样性的可能排除在外的统一化规划建设,而遭遇破产,那么短小街段就不会产生任何意义。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7 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性

1 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性

生发多样性需要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主要用途的混合。这一章主要讲了一个事,就是混合,好文明;割裂,坏文明。

地区以及其尽可能多的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必须多于一个,最好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功能必须要确保人流的存在,不管是按照不同的日程出门的人,还是因不同的目的来到此地的人,他们都应该能够使用很多共同的设施。

其中提到商店、工厂既需要商人、劳动力,也需要消费者,功能的完善需要大家无意识的经济活动相互支撑。这不就是资本主义的根本逻辑吗。阶级斗争刻入骨髓。

2 “混合”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推崇多样性呢?因为:

单一功能导致该区域内人口的活动类型与活动时间趋同,对实现该活动的功能的需求种类单一且时间集中。在高峰活动时间,对某种功能的需求激增;高峰时间之后,这种需求将大幅降低。

时间是最基本的资源,对城市的规划归根结底是对时间的规划。要保持人流的持续存在即是保持该地区的活跃时间的连续性。为什么商务区的上下午空荡荡的,因为此地的主要功能是让社畜来上班,而上班时间就在上午下午的主要时段。再加上缺乏其他吸引人的功能、建筑,因此更不会有人在这个时段光顾此地。

遭遇类似问题的下曼哈顿地区决议引入新的功能、建筑,引进更多的产业类型及更多工人,以制造更多的日间的用途。但是这项决议陷入困境,建设规划更多产业需要清空一些仍在挣扎的服务业,而这些服务业缓解了本地的多样性缺失。清空这些产业势必削弱多样性。

因此在计划将一种潜在的新用途融入到一个地区时,首先要有一种切合实际的思想,即如果其目的是要从根源上克服这个地区的问题,那么这种融入在多大程度上能达到目的?

除此之外,引入的新用途应该具备吸引来访者的功能,且与本地特点相一致而不是相互冲突。

3 实现“混合”

3.1 两种多样性

首先要辨识两种“多样性”,即首要用途及商业(服务)功能。

  • 首要用途——就是首要用途,是吸引人群前来的主力,可能是商业区可能是工程,可能是某个娱乐设施。
  • 商业、服务设施则是为了回应首要用途而发展起来,主要服务于被首要用途吸引过来的人群。

3.2 首要用途的规划

在安排规划首要用途的建设时,应避免想当然。从外部印象或者一些预想的功能去推断某个规划或者建筑物的用途的有效程度是不靠谱的。例如费城公共图书馆主楼,虽然从大小、外表、藏书量来看,主楼要比分馆重要,但是实际吸引的人比如分馆多。

一种首要用途若只发挥单一用途,那么从创立城市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是无效的。因此一种首要用途应该与另一种能够在不同时间段吸引人群的首要用途结合起来,可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即形成“混合首要用途”。“混合首要用途”也是激发第二种多样性(商业服务功能)的土壤。

案例:

纽约西五十七街的卡内基大厅与街道的写字楼在吸引人群的时间上产生互补。白天上班族在写字楼工作,而卡内基大厅作为一个音乐厅则为群众提供夜生活。卡内基大厅的存在也吸引了电影院、小型音乐舞蹈工作室、练习室入驻该区域。

白天与夜晚的双重用途的混合为第二多样性提供了支持,餐饮业与其他店面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机会。 

3.3 商业服务功能的规划

这一类多样性若只服务于单一的首要用途,那么效用极低。因为单一的首要用途必然导致单一的人群活跃时间,在非活跃时段,这些服务设施将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浪费。

因此商业、服务设施应该服务于多个混合的首要用途。

为了激发第二种多样性,“混合的首要用途”也应当保证自身的有效性:

  • 不同时间段使用街道的人群使用的是同一条街道
  • 不同时间里使用相同街道的人群必须包含使用相同设施的人群
  • 白天某个时段出现在该街道的人群应该与其他时段在该街道出现的人群有密切联系

3.4 功能迁移

除非建筑或功能是被其他因素吸引而去,否则试图将城市的某一功能的建筑集中于同一区域——或者说从原本区域驱离——并且与其他功能分离将导致城市功能失去平衡。这种失衡也可以理解为人群活动失去平衡。相同功能的建筑往往具有相同的活跃时间(例如全是白天或者全是晚上),因此在活跃时间之间的空档将产生人群的断层,本地的建筑与设施处于低效使用状态。

所以追求有序不应该是指追求形式上的有序,理应去探寻居民的内在需求。玩模拟经营游戏的时候,我习惯把各种相同功能建筑安置在一起,仅仅是为了视觉美观,以及想当然地提高效率。

但是程序生成的小人的可不会饿死,就算是凌晨4点他们也会耕种打铁捕鱼坐办公室逛商场,基于这样的人群产生的城市只是一台机器,而不是一个活体。因此模拟经营类游戏也不是个良好的教材。